11月16日,曾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全球26个必游地之一的“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再次启幕。在这个长达3个月的艺术节上,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165 组参展艺术家,共同呈现一个高品质、在地性、国际化、多元跨界的艺术盛宴。这当中,一组聚焦美食与餐饮人的“影像盛宴”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由生活方式研究者曹涤非带来的《好好吃饭——手机美食摄影展》,在位于南海区九江镇兴贤的JY07展位特别呈现,中国意境菜创始人大董专门为此题词“好好吃饭,吃好饭”。
一部 iPhone 手机和补光灯,是曹涤非拍摄美食的所有器材。
用 iPhone 记录食物“最美”一刻曹涤非是一位有着20多年美食经验的资深媒体人,与美食相关的头衔很多——生活方式研究者,美食美酒专栏作家,《随便食单》作者,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我的美食相导》媒体顾问……此外,他还是法国埃科菲厨皇协会大中华区终身名誉大使、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荣誉会长、浙江省杭州市城市美食顾问。他从最初的电视美食节目做起,逐步深入了解到食物与人背后关于生物、化学、历史、地理、艺术、时尚、哲学等诸多领域的关联内涵。
曹涤非的美食摄影作品几乎都是用手中的那部iPhone拍摄的,许多竟达到了乱真专业相机的效果。用他的话说,“只用最基础的设备,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一般每张不超过五秒完成,而且后期不依赖于任何外置修图软件”,这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比使用专业相机的食物摄影更有难度。曹涤非认为,这种创作不仅是个人的日常记录,也不是工作使然,更是一份因兴趣而产生的观察角度、因热爱而激发的创意思考。
“很多人曾问我,专业的菜品拍摄需要布置场景,为呈现亮丽的色泽有些甚至还需要厨师补油等等,你只用一部手机加个补光灯,如何拍出优秀的美食摄影?”在曹涤非看来,每一道菜品在它上桌后的一刹那是最美、最真实的,如果过分依赖场景营造、后期修图,最终呈现的并非这道菜带着锅气扑面而来、令满桌食客惊艳那一刻的本色。“对我来说,拍摄就是在一道菜入口前完成,在它有着最好呈现的瞬间记录下来,时间拖太久,把热菜拍成了凉菜,凉菜拍成了热菜,自己吃不好,同桌的人也会有意见。专业摄影可以反复拍,而我只能一次完成。我认为,手机拍摄美食的优势第一在于即时性,第二在于真实性!”曹涤非说。
大董先生为摄影展题词“好好吃饭,吃好饭”。
自成一派的社会景观存在
作为本次摄影展的策展人,艺仓美术馆馆长余光照说 :“21世纪,全球餐桌上出现了一种有趣的新仪式——在用餐前拍摄食物。无论是在米其林星级餐厅精心摆盘的主菜,还是在当地咖啡馆的一份简单三明治,大家都习惯于捕捉菜肴的视觉魅力。食物已超越其传统的维持生命的角色,成为一种社交货币和艺术表达形式。这些图像常常在社交媒体上即时分享,成为我们用餐体验的数字记录,一同见证我们的美食冒险。”
以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馆等知名设计而被授予意大利之星骑士勋章的著名策展人、中国非遗馆副馆长苏丹先生专门为本次展览写了前言。他谈道 :“虽然并非摄影专业出身,但曹涤非拍摄美食有他自己的三个底气 :其一在于作为美食家的角色——这当是人类社会最令人艳羡的身份 ;其二因为他还善于星空体育,而星空体育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 ;其三不外乎他是一个美食文化的传播者。”
摄影展展室
摄影展上展出的作品
“与店家雇佣的专业摄影师不同,每一次曹涤非都是以食客的身份接近这些菜肴,下口之前先下手拍摄,已经成为就餐时的一种‘行为艺术’。这个程序的增加,使得品尝的过程呈现出一种新的仪式化——不管什么菜式,‘手机先吃’是永远的前菜。”苏丹认为,曹涤非创造美食图像的结构分别对应了美食的食用主体、创造主体和传播主体,最终覆盖了美食的本体、对象和社会意义三个方面。当珍馐美馔盈满玉盘时,个人能抑制住味蕾的踊跃,耐心地摆设、补光,再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拍摄,在手机图像泛滥成灾的当下,便显得颇为难得,甚至具备了一定公共性。
这组美食摄影作品烟火气十足
而当他日积月累拍摄了数万张美食照片形成海量数据时,更自成一派,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景观存在。“我相信没有人会拒绝这种图像的‘侵蚀’,因为这些可以勾起观众食欲的画面,其中的内容全部都由美好、真诚、精心、精湛创造而成,再次唤醒对人间生活的期盼和眷恋。”苏丹说。
(文 / 王一宁 图 / 曹涤非 责任编辑 / 石叶馨)
本文节选2024年12期《中国星空体育》杂志
欲知详情请移步微店购买当期杂志
版权声明:凡注明“中国星空体育杂志”来源的作品(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未经《中国星空体育》杂志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刊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星空体育》杂志”。违反上述声明的,均属侵权,本刊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在此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作者及被采访对象的观点,不代表本刊的立场。